發(fā)布時間 :2019-02-25
最近一段時間,各大媒體爆出很多老年人因參與各類所謂的高回報投資理財項目,導致“投資被騙,血本無歸”。本到了“頤養(yǎng)天年含飴弄孫”的幸福時光,卻產(chǎn)生了如此悲劇,不禁令人唏噓。那么,應當如何預防老年人受騙上當呢?筆者總結如下:
1、加強宣傳,特別是加強法律、金融、理財?shù)瘸WR性的知識宣傳
我們現(xiàn)在在各大銀行,都會有很多防止金融理財詐騙的宣傳。但仍然見到很多老年人因各類原因,受到騙子蒙蔽,去銀行給騙子轉款匯款。究其原因,很大程度上是因為,老年人由于退休后長期在家,和社會的很多新型的詐騙手段不甚了解,在自己手里有一些閑錢,想掙幾個菜錢的時候,被不法分子利用,落入其圈套。因此,筆者認為,應當加強各類宣傳,特別是加強法律、金融、理財?shù)瘸WR性知識。以法律知識為例,我國法律規(guī)定,民間借貸的利率上限是月息2%,超過部分,法律不予保護。再以理財產(chǎn)品為例,一般的銀行理財產(chǎn)品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在5%。因此,一個投資理財項目能超過每月2%的回報率的,基本可以判定為虛假理財,有些金融理財產(chǎn)品宣稱,年化收益率能達到50%,甚至70%,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。有了這些基本的常識性知識宣傳的普及,筆者認為,騙子的可乘之機就會大大降低。
2、減少空巢老人或減少空巢老人的空巢時間,請子女多多陪護老人
居家養(yǎng)老是目前我國主要的一種養(yǎng)老形式。空巢老人是目前老人的一種較為普遍的生存狀態(tài)。“煢煢孑立,形影相吊”是目前老人的一種生活縮影。而騙子利用網(wǎng)絡、電話、信函、發(fā)布小廣告等多種形式,無孔不入的進入老人的日常生活,且形成持續(xù)性“轟炸”宣傳的模式。時間一長,老人基于生活在這種“無知之幕”的背景下,很難確保自己能夠保持冷靜,進而上當也就在所難免。還有些騙子打著親屬遭遇意外的幌子,請老人入甕,很多老人舔犢情深,難免不會誤入虎口?;谶@些原因,筆者認為,作為子女,不僅在法律上有贍養(yǎng)老人的義務,在道德上,更有陪護老人的責任。與自己的父母長輩多溝通、多交流、多聯(lián)系,是能夠幫助老人走出孤獨,避免上當受騙的一條捷徑。
3、老年人自身應當遇事冷靜,多詢問、勤觀察、慎出手
同樣,作為老年人自身,雖然屬于弱勢群體,但是作為完全行為能力人,也應當具備基本的防騙技能。筆者認為,老年人遇事,應當冷靜,做到“多詢問、勤觀察、慎出手”。例如,當老年人接到能包治百病的藥品或保健品推銷時,是不是應該找有相關專業(yè)知識的醫(yī)生進行咨詢和詢問,再決定是否購買。又如,當老年人接到子女出現(xiàn)意外,急需用錢的電話時,是否應該就子女的情況,先于子女本人以及子女的配偶、子女所在單位的領導及同事等人聯(lián)系詢問,還有就是子女在哪家醫(yī)院等基本情況進行了解,再決定是否匯款或轉賬。再如,當老年人碰到投資收益極高的理財產(chǎn)品時,是否先捫心自問,天上怎么會掉餡餅,又碰巧砸到我?另外,這么高的收益,介紹人為何自己不作,或者王健林、馬云這樣的首富為何不參與這么賺錢的項目?
另外,老人不管是在公證處、在銀行,還是和家人,都要說實話,更不要和騙子一起編瞎話隱瞞所謂投資理財?shù)男袨?。公證處是中立的第三方證明機構,不會與騙子同流合污,更不會幫助騙子欺騙老人,但如果老人不把事情的真相說出來,公證處也是愛莫能助的。
4、結語
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保護問題,也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。預防老年人被騙任重而道遠。
作者:北京市國信公證處 公證員 馬麟